展览前言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姹紫嫣红时。在这百花争艳、麦苗抽穗的美好季节,我们再次迎来了美院2021级研究生毕业创作、学位论文汇报展。展陈作品除了美术与书法、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中国画、书法、油画、水彩、版画等绘画作品,以及视觉传达、环境艺术、文创产品、装饰艺术等方向的设计作品外,还有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在力求将美院研究生三年学有所成的精心之作进行综合展示的同时,让不同专业进行比较,进而让不同观者在对作品理解以及审美感受方面产生某种碰撞,以期实现对此次展览的沉浸式体验。
艺术需要碰撞,艺术创作的过程就是艺术家思维碰撞的过程,艺术作品就是碰撞的结果。当下,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对传统艺术的保护、传承与发扬,另一方面还要在新的科技时代背景下,对艺术创作、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探索,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在这中间,我们已经深刻地体会到传统与当代的激烈碰撞,深刻地体验到互联网、多媒体、大数据、高科技、人工智能这些新事物不仅越来越多地介入到我们生活中的一切,而且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存方式。就艺术而言,随着艺术、人文与科技的结合、融合,跨界碰撞,当下的艺术状态风云激荡,技术的介入更让许多不可能的艺术成为现实,并出现了许多新的形态与样式,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艺术家们的视觉感受、审美态度以及行为方式,从而不断地对未来的美术与设计创新进行思考。从此次展览中的毕业作品可以看出,在导师们的悉心指导之下,无论从日常生活的感怀到时代特征的捕捉,还是从传统技法语言的继承拓展到新材料新技法的探索运用,他们都在试图通过各自的艺术作品进行多样化的风格表现和观念传递,以期给大家送来一场难以忘怀的视觉盛宴。
是为序。
惠剑
2024年5月8日
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01 宋子扬教授工作室作品
作品名称:《彭城彭友》
创作思路:通过梳理徐州文化资源、旅游资源和文旅资源的内涵,挖掘地域特色文化符号,梳理出历史、生态、人文、民间文化及红色文化五大主题。以徐州文旅品牌形象定位和视觉形象设计要素等方面为指导,提出徐州文旅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策略,构建直观鲜明的品牌视觉形象,拓展徐州文旅品牌形象的延展使用和传播运营,激发旅游品牌活力,为徐州文旅品牌后续的相关设计研究提供实践参考。
个人简介:
姓名:李依凡
方向: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导师:宋子扬教授
作品名称:《膳果》
创作思路:在品牌设计中,将地域文化的融入品牌。“膳果”品牌结合健康理念、传统农耕与现代科技,针对不同消费群体展现其文化深度,促进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情感共鸣。人物设计以农场作为人物设定,通过“人”、“地”、“物”等特色元素,并融入趣味性、传播性和内涵性,确立农产品IP品牌形象设计,深入探索了现代农产品品牌创新设计的意义和价值。将现代人文精神与价值观融入农产品品牌设计中,进而推动乡村振兴与品牌形象设计的协同发展。
个人简介:
姓名:李照
方向: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导师:宋子扬教授
作品名称:《龙立方系列文创产品》
创作思路:对诸城恐龙国家地质公园进行分析、结合设计思路与设计元素分析后,为打造具有诸城恐龙国家地质公园独有特色的文创产品系列,以及贴合Z世代人群的审美特点和消费习惯,本课题以诸城恐龙国家地质公园文创品牌及文创产品设计为主题进行创作实践,设计一系列风格新颖潮流、具有科普效益的文创产品。
个人简介:
姓名:吕牧昊
方向: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导师:宋子扬教授
作品名称:《大观韶华》
创作思路:《大观韶华》红楼梦文创产品设计,以《红楼梦》中人物花卉隐喻为线索,运用现代设计方法,呈现了对《红楼梦》原著人物的与花卉关系的深度挖掘。具体设计过程通过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分析、重构原著人物形象与提炼设计符号。实现设计介入、传播经典名著的创新实践过程。通过对其相关文献以及衍生著作搜集整理,将其中的文化元素、美学元素归类,在调研工作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设计理论方法进行设计实践。
个人简介:
姓名:马国庆
方向: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导师:宋子扬教授
作品名称:《塑说》
创作思路:对晋祠圣母殿彩塑有价值的文化信息和视觉元素进行系统梳理、精准提炼与创新设计,以平面、动态视频及交互式体验的表现形式,使大众能以更加便捷多样的方式获取相关信息,深入领悟彩塑背后的文化内涵,以此实现晋祠圣母殿彩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个人简介:
姓名:王惠芹
方向: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导师:宋子扬教授
作品名称:《石迹》
创作思路:“石迹”是一款以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馆藏文物、汉画学习、汉画游戏、交互导览等功能于一体的数字文创产品。通过产品功能,帮助用户便捷了解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的馆藏文物,激发用户探索汉画像石文化的动力。打通用户了解徐州汉画像石地域壁垒,提高徐州汉画像石艺术的知名度。
个人简介:
姓名:周天琪
方向: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导师:宋子扬教授
02 兰芳教授工作室作品
作品名称:《舞悦》
创作思路:立足汉画像乐舞图像,依托汉文化背景综合审视。通过图像学研究,追本溯源,从乐舞图像的构图方式、题材构成进行剖析,从图像配置方式、空间透视方法和图案装饰中梳理出汉代的石上艺术风貌并为后期的设计实践提供构图、主题上的文化支撑。结合汉文化史、汉代文学,深层剖析迎宾、祭礼、游仙乐舞图像蕴含的汉代礼乐文化。以茶器、花器、香器为媒介,以乐舞图像的具体项目为素材,根据图像的自身含义与题材配置后的引申含义进行系列搭配,创作出“悦盏”茶器、“静焚”香器、“折枝”花器三个系列文创产品,产出有传统韵味的现代产品。
个人简介:
姓名:付腾焱
方向: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导师:兰芳教授
作品名称:《徐州 汉代兵俑》
创作思路:以徐州汉代兵俑为研究对象,将徐州汉代兵俑的造型、服饰特征与礼制特征为主要研究内容,着重分析汉代兵俑的形制与造型,以图形、列表的方式梳理单体造型和组合造型,总结汉代兵俑的造型与细节特征,提炼汉代兵俑造型最突出的特点,为文创产品设计实践提供参考。通过案例分析,与相关文创产品进行对比,总结汉代兵俑文创产品设计中存在的不足,提炼设计策略。通过问卷调研,总结用户的需求层次,从“视觉层”“体验层”“情感层”三个层次出发,提炼徐州汉代兵俑文创产品的设计思路。对徐州汉代兵俑的造型、服饰、纹饰等元素进行设计转化,以礼仪仪卫兵俑、兵马俑军阵与车马出行俑组合题材为线索,进行系列化文创产品设计,设计兵俑盲盒摆件、兵俑军事象棋与兵俑桌游游戏系列产品,产出的文创产品体现汉代兵俑的礼制与军事文化。在此基础上,进行文创产品的品牌化延展设计,产出“俑在彭城”文创品牌。最后通过设计评估进一步验证兵俑系列文创产品是否满足用户及市场需求。
个人简介:
姓名:高帅
方向: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导师:兰芳教授
作品名称:《汉铺守济·铺首衔环文创产品设计》
创作思路:本次创作以汉画像铺首衔环为主题,拟人化四神形象,选取“祈福”这个寓意进行文创设计。分别以IP祈福摆件、铺首香薰以及周边衍生品三个方面进行实践创作,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使人们通过文创产品了解到铺首衔环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达到推广汉文化的目的。
个人简介:
姓名:龙雯雯
方向: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导师:兰芳教授
作品名称:《汉代“熊”图像文创产品设计实践》
创作思路:设计实践以汉代“熊”图像的文化属性为主线,提取兽性、神性文化特征中的象征角色,概括为力士熊、黄帝侍者熊、司药熊、雷神熊。基于以上四个角色,对汉代“熊”图像的内容配置进行元素重组,重构其形象的面貌特征。力求通过多变的外在造型,映射汉代“熊”图像的内在文化指向,以期为汉代“熊”文化的创新与转化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个人简介:
姓名:张金莉
方向: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导师:兰芳教授
03 陈芳副教授工作室作品
作品名称:《智游铁富银杏文化IP设计实践》
创作思路:1.定位:通过整合和升级特色小镇银杏文化元素,打造具有现代特色和影响力的文化产品IP,提升品牌价值和知名度。
2.目标:旨在实现文化产品IP的商业化运作,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增加收入来源。
3.挖掘:从国家级特色小镇铁富镇的传统文化中选取与银杏文化产品IP相关的核心元素,如传统节日、传统美食、传统手工艺等,确保文化产品IP的文化属性。
4.整合:将不同的文化元素融入到文化产品IP中,形成独特的品牌形象和风格。
5.产品细节:注重产品的细节和质感设计,包括包装设计、标识设计、商品外观等,提升产品的品质感和价值感。
6.创新方式:采用多种创新方式,如跨界合作、数字化技术应用、互动体验等,增加文化产品IP的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
个人简介:
姓名:包腾
方向: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导师:陈芳副教授
作品名称:《裁云剪水》
创作思路:作品是根据徐州两汉文化发展为源,通过对徐州两汉文化所展现的印记,分析徐州汉画像石、汉阙、瓦当、以及所有具有两汉特色的建筑进行分析,将图案与徐州当地有特色的建筑用剪纸所特有的设计符号来展示。
个人简介:
姓名:胡晓倩
方向: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导师:陈芳副教授
视觉传达设计
04 崔浩教授工作室作品
作品名称:《本草陆方》
创作思路:在“本草陆方”创作实践中,设计核心是将中医药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语言相结合,创造出既具有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的包装设计。设计中运用了诸多中医药文化的表现形式如中药仿单、中药炮制流程图等,与现代图形设计、色彩理论和包装结构相结合,充分体现了中医药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现代设计语言的创新融合。
个人简介:
姓名:魏程
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导师:崔浩教授
作品名称:《慢慢品》
创作思路:《慢慢品》是一本以中国茶叶文化为题材的书籍设计实践作品,其选题内容将中国古人的雅事之一“品茗”,与“慢设计”理念结合,体现了东方雅事品茗的传统精神与现代设计理念的融合。书籍选取中国传统的茶叶文化为题材,根据茶叶的种类进行章节区分,分别从茶叶外貌特征、茶香茶味和茶叶的养生功效展开书籍设计。
个人简介:
姓名:闫嘉玮
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导师:崔浩教授
05 史小冬教授工作室作品
作品名称:《刚刚好》
创作思路:作为传统乡村即将被淘汰的民具,“酱缸”是长山村日常生活样态的缩影。酱缸在日常生活中的退却,也意味着传统生活方式的消失。故《刚刚好》尝试以参与式的设计方式介入地方,将“酱缸”作为创作中的“文化助记符”,通过设计转化,以乡味连缀情感、以情感勾连乡愁、以乡愁唤醒地方依恋。进而以此弥合在城市化进程中逐渐断裂的人地关系。
个人简介:
姓名:陈琦
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导师:史小冬教授
作品名称:《食录》
创作思路:随着年轻一代逐渐在文化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现有文化品牌在情感输出方面与年轻消费者情感需求之间的契合度尚不高,而国内传统糕点市场产品种类虽多,但大部分产品包装设计相对保守,似乎无法与现代年轻消费群体的审美和消费心理对接。于是从体验设计视角出发,打破原有包装设计简朴、接地气等思维定势,从“审美”“情感”“互动”等三方面的体验感,将体验视角融入传统糕点品牌视觉设计。这不仅有助于激发年轻消费者的情感共鸣,也为未来体验设计视角下的品牌创新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个人简介:
姓名:罗佳丽
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导师:史小冬教授
作品名称:《门笺新作》
创作思路:笔者通过对新沂门笺视觉形象进行重新阐释,从流行语表现的现代生活情绪融入门笺的设计语言的角度出发,通过对门笺的色彩纹样元素重新整合,选取具有吉祥祝福意义的谐音数字流行语词汇作为门笺再设计的主要元素,且新沂门笺的视觉创新设计项目不能脱离本身的基本特征,以构成门笺的新春之象,使新沂门笺这一礼俗符号在年节系统中重建它的地方感与归属感。
个人简介:
姓名:孟繁森
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导师:史小冬教授
06 王斌副教授工作室作品
作品名称:《繁花星辰》
创作思路:本设计精妙地提取并转化了星座、花卉等元素,不仅完美融合了比亚兹莱的经典风格,更巧妙地融入了现代设计元素,呈现出一种跨越时空的艺术美感。在实践中完成了香水、香薰、化妆品等系列的设计工作,充分展示了设计的创新性与艺术感。将“繁花星辰”主题融入到设计中,创造出了既优雅浪漫又高贵独特的包装作品,为消费者带来了一场视觉与嗅觉的盛宴。
个人简介:
姓名:胡永慧
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导师:王斌副教授
作品名称:《搜山萌兽纪》
创作思路:《搜山萌兽纪》将中国传统绘画作品《搜山图》中二郎神带兵追铺山中精怪的残酷现实的赤裸描写,转变成为山中精怪与神兵天将在山林中相互合作、嬉戏游戏的竞赛场面。作者将精怪创作成为个性迥异、造型独特的可爱形象,描绘出人们心中的“真善美”,营造出和平、欢快的氛围。观者在观看艺术作品之时,会被其中这些精怪的单纯、天真所触动,让精怪形象起到治愈、温暖人心的作用。
个人简介:
姓名:许馨丹
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导师:王斌副教授
作品名称:《万物有“灵”》
创作思路:《万物有“灵”》通过化繁为简、由简入繁等有效的设计方法,运用趣味化的设计语言将泥泥狗的形象以新颖、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为泥泥狗形象注入新的活力和魅力。通过泥泥狗的视觉再设计的实践应用,拓展泥泥狗形象的使用范围,不仅可以让这一形象走进更多人的生活,为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播开辟新渠道,还能实现其商业价值。
个人简介:
姓名:王咪
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导师:王斌副教授
作品名称:《卫风·考槃》
创作思路:作品以诗歌《卫风·考槃》为灵感,运用《九歌图》的诗画转换方式,将诗歌中的情节和意境通过动态插画的方式表现出来。此系列作品采用了水墨风格,并结合动态的表现,更好的体现出诗歌中的隐逸、自由、浪漫的情感色彩。
个人简介:
姓名:魏泽堃
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导师:王斌副教授
作品名称:《月起》
创作思路:夜晚的沉寂和宁静就仿佛成了情绪和思绪生长的最佳土壤,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决定将夜晚及其独有的情感氛围作为《月起》这一系列插画的核心主题。通过铜版画表现语言的运用,这些插画不仅仅是对夜晚景象的再现,更是对夜晚情绪的探索和表达——从寂静的池塘到闪烁的星辰,从神秘的精灵到晶莹的水母,每一幅作品都试图捕捉并传达那些在夜晚才会浮现的细腻情感和深层次的思考。
个人简介:
姓名:李建奇
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导师:王斌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