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前言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姹紫嫣红时。在这百花争艳、麦苗抽穗的美好季节,我们再次迎来了美院2021级研究生毕业创作、学位论文汇报展。展陈作品除了美术与书法、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中国画、书法、油画、水彩、版画等绘画作品,以及视觉传达、环境艺术、文创产品、装饰艺术等方向的设计作品外,还有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在力求将美院研究生三年学有所成的精心之作进行综合展示的同时,让不同专业进行比较,进而让不同观者在对作品理解以及审美感受方面产生某种碰撞,以期实现对此次展览的沉浸式体验。
艺术需要碰撞,艺术创作的过程就是艺术家思维碰撞的过程,艺术作品就是碰撞的结果。当下,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对传统艺术的保护、传承与发扬,另一方面还要在新的科技时代背景下,对艺术创作、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探索,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在这中间,我们已经深刻地体会到传统与当代的激烈碰撞,深刻地体验到互联网、多媒体、大数据、高科技、人工智能这些新事物不仅越来越多地介入到我们生活中的一切,而且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存方式。就艺术而言,随着艺术、人文与科技的结合、融合,跨界碰撞,当下的艺术状态风云激荡,技术的介入更让许多不可能的艺术成为现实,并出现了许多新的形态与样式,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艺术家们的视觉感受、审美态度以及行为方式,从而不断地对未来的美术与设计创新进行思考。从此次展览中的毕业作品可以看出,在导师们的悉心指导之下,无论从日常生活的感怀到时代特征的捕捉,还是从传统技法语言的继承拓展到新材料新技法的探索运用,他们都在试图通过各自的艺术作品进行多样化的风格表现和观念传递,以期给大家送来一场难以忘怀的视觉盛宴。
是为序。
惠剑
2024年5月8日
中国画
01 毕继民教授工作室作品
作品名称:《丹霞奇观》
作品类别:中国画
作品尺寸:200x200cm
创作思路:《丹霞奇观》描绘了苦水丹霞春日静谧的午后时光,弥漫着清雅舒畅、安宁怡然的氛围,展现了苦水丹霞日常生活中的样子,即依偎在庄浪河畔,守护着附近的乡村和居民。
作品名称:《水韵丹霞》
作品类别:中国画
作品尺寸:193x248cm
创作思路:选取苦水丹霞地貌进行描绘,采用三段式的构图,各部分的景物衔接生动自然,以连绵不断的丹霞群山和广阔无垠的江河流水为主,一步一景,树木点缀其中。整幅画作起承转合,意境辽阔,层次丰富,充分表现了丹霞山水令人神往的绝美风光。
个人简介:
姓名:张璐璐
方向:中国画
导师:毕继民教授
作品名称:《浮生千里》
作品类别:纸本国画
作品尺寸:200cm×120cm
创作思路:此幅作品运用“以线绘形”的语言表现形式,不去写实每一个沙丘,而是概括的、平面的表现沙丘的高低起伏。画面以长卷的构图形式展现大漠的辽阔。画面中多用暖色调,表示阳光炙烤的热烈气氛。虽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但依旧有胡杨树无畏酷暑,坚韧不拔的扎根在这片大漠之中,表现出茫茫大漠中的顽强生命力,也为大漠添加了一丝秀美之感。
作品名称:《寻梦楼兰》
作品类别:纸本国画
作品尺寸:150cm×100cm
创作思路:作品运用“线面结合”的语言表现形式,笔与笔之间的水痕与墨痕代替勾线,代替皴擦,代替结构线,每一次落笔,既是线又是面。画面中的枯木胡杨最能体现这种技法的笔墨灵动之感。此创作独立成幅,共12幅,意在表现古城的神秘和对楼兰古城笔墨表现语言探索的视觉展现。
个人简介:
姓名:师千淳
方向:中国画
导师:毕继民教授
作品名称:《风过凉亭》
作品类别:纸本
作品尺寸:127cm×178cm
创作思路:作品展现了大量的湖石假山,楼阁藏于石林之中。在创作表现手法上,以限行为主,疏密结合,意把楼阁造型缩小,湖石放大,以达到隐藏于石林之中的画面效果。把含蓄美隐藏在园林山水画当中,来表达蕴藉如君子般的文人精神。大片的石林将亭子笼罩,以及植被将亭子藏于园内,整幅画面所表达“藏”、“隐”的意境,寄托了文人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思想感情。
作品名称:《园林好》
作品类别:纸本
作品尺寸:30cm×400cm
创作思路:旨通过平铺展开式的构图,选取园林中一个横截面的空间手法,让观者与自然进行互动,这种互动体现在观者可以跟随着笔者的画面一同在园林中畅游,在畅游中能与笔者进行心境之间的沟通,以达到可游、可观、可居的境界。
个人简介:
姓名:何雁
方向:中国画
导师:毕继民教授
作品名称:《烟云入境》
作品类别:纸本水墨
作品尺寸:97cm×97cm*4
创作思路:将云烟这一元素从传统山水构图之中抽取出来,画面中只表现大面积的云烟,山石只作为概念化的元素,意用极少的笔墨表现无穷的意境,将皖南烟云浩荡、天高地阔呈现于观者。
作品名称:《云深不知处》
作品类别:纸本水墨
作品尺寸:200cm×120cm
创作思路:云烟萦绕于群山之间,群山在烟云供养之下气势浩荡,云烟在山间升腾宛若仙境一般,结合对皖南云烟气象的自然感受,在画面中表达对皖南烟波浩渺之境的神往。
个人简介
姓名:倪慧阳
方向:中国画
导师:毕继民教授
作品名称:《浮光山间行》
作品类别:中国画
作品尺寸:200cm×200cm
创作思路:《浮光山间行》创作时思维是较为自由而广阔的。表现光影元素时,试图打破时空的界限,超越现实的约束,让画面中的物象组合不再受限于现实的规则。在画面中对光影进行平面化处理,并对景象进行概括和提炼,以主观表现形式来全释光影。作品融合笔墨造型,通过图式与法则,突破光影表现形式的禁锢,抓住其本质特征。在“似与不似之间”的半抽象的表现中传达个人对光影的理解。
作品名称:《山水镜象》
作品类别:中国画
作品尺寸:200cm×200cm
创作思路:《山水镜象》在绘画语言上从光影表现形式进行探索。在创作构思中希望在画面中呈现具有较强的装饰性布局和非传统的光影表现形式。光影表现上,运用明暗对比和抽象几何形式,表现出更多样化和富有层次感的光影效果。通过调整画中光影的强度、方向和形状,使作品呈现更为多元的视觉效果。采用非对称布局并结合尝试多种光源,打破传统的单一光源。在表现光影时,考虑引入抽象和表现主义的元素,通过对其提炼概括和强化明暗对比,突显光影效果的强烈性和印象性。
个人简介:
姓名:孟莹
方向:中国画
导师:毕继民教授
02 高金龙教授工作室作品
作品名称:《故乡人(一)》
作品类别:中国画
作品尺寸:180cm×97cm
创作思路:在进行《故乡人(一)》的创作时,我的目光落在了夏日的农村以及那里老人们的身上。这些老人,有的抱着孙子,满脸慈爱;有的对着镜头打招呼,流露出朴实的热情;有的作为保安守护着村庄的安宁;有正在认真观看戏剧,流露出专注的神情等等。这些看似普通的画面,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正是这种情感的丰富性以及生活状态的视觉多样性,驱使我选择将这一主题通过一组写意人物画来进行艺术表现。
作品名称:《故乡人(二)》
作品类别:中国画
作品尺寸:180cm×97cm
创作思路:《故乡人(二)》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充满了故事和情感的冬季乡村街景。在我家乡的街道里,我看到了许许多多忙碌着的人们,正是有了这些人的存在,才构成了农村里那热闹温馨的画面。我选择冬日农村街景作为这次的创作主题,主要是因为以下几点原因:其一是冬天给人的第一印象通常是冷酷和枯燥,但我则觉得农村街道里的冬天却有着独特的温暖和生机。人物的情感在冬日的寒冷中显得格外丰富,这种对比展现出一种独特的美感。其二是这个主题具有人文关怀的价值。我想要通过描述乡村生活来表达对最基本的生活方式的尊重和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他们的生活状况反映了我们广袤农村的真实情况。
个人简介:
姓名:董晶莹
方向:中国画
导师:高金龙教授
作品名称:《秋收余韵》
作品类别:纸本设色
作品尺寸:50cm×130cm
创作思路:秋收代表了着一段时间的农忙结束,是一件愉快的事。作品描绘收获结束后枯黄的玉米秸秆,田间还未收割的秸秆正说明秋收刚刚结束。作品设色主要使用撞色、撞水法,画面主色调设计为热烈的红色,叶片红艳而非媚俗,热烈而非焦灼,整体浓淡相宜,变化灵活多样,表现秋收后喜悦欢快的情绪。
作品名称:《霜染玉黍香》系列
作品类别:纸本设色
作品尺寸:60cm×200cm;70cm×200cm;50cm×200cm
创作思路:作品描绘了生活中常见的玉米,“玉黍”即玉米古时的美称之一。系列组图的三幅主色调分别设计为深绿色、黄绿色和土黄色,代表其生长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作品设色主要使用撞色、撞水法,使线条轮廓内的色块出现自然的变化,不同色相在同一叶片内有明显的对比关系,且又自然结合为一体,画面生动而有趣味。
个人简介:
姓名:林贺楠
方向:中国画
导师:高金龙教授
作品名称:《榴红九月》
作品类别:纸本设色
作品尺寸:138cm*69cm
创作思路:九月是丰收的季节,也是石榴成熟的季节,作品《榴红九月》正是在这样背景下绘制。画面中香包、蒲扇、簸箕等江苏徐州乡间的非遗珍品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具有很高美学价值。画面中最突出的鲜红饱满石榴正是贾汪石榴的代表,目前已成为有名的特产,是全国农产品的地理标志。同时,作者也想暗示在五颜六色的缤纷世界里,不要被表面迷惑,更多的是要认识到事物本质,所以大部分物件用灰色表现。在喧闹和转瞬即逝的当代,需要静下心来,做好眼下的每一件事,不焦虑过去,也不迷茫未来,享受当下!
作品名称:《马庄新产业》
作品类别:纸本设色
作品尺寸:180cm*97cm
创作思路:香包文化是新型产业的发展之路,不仅传承传统香包的独特工艺,同时为乡村产业文化振兴做出巨大贡献。该作品是笔者在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马庄村考察过程中获得创作灵感,画面其中有真棒、捧捧场、虎头鞋、竹筐等手工艺品,每一个香包都寄托着情思,诉说着马庄村的文明乡风。
个人简介:
姓名:申荟群
方向:中国画
导师:高金龙教授
03 李艺华副教授工作室作品
作品名称:《故园新韵》
作品类别:中国画
作品尺寸:145cm×190cm
创作思路:题材内容主要追求质朴性的表达,画面主要描绘砖块、梯子、建筑工具包,用于建设的一些器材等一系列静物素材,借此绘画创作来表达笔者守护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乡村的美好愿景。
作品名称:《生态画卷添新笔》
作品类别:中国画
作品尺寸:188cmX140cm
创作思路:运用主观思维将树皮的纹路主观几何化处理,与帐篷的圆形成对比,通过这些处理手法,更能表现出笔者的主观情思,流露出对青春奋斗的激情。
个人简介:
姓名:杨笑
方向:中国画
导师:李艺华副教授
作品名称:《童年》
作品类别:绢本设色 工笔人物
作品尺寸:200cm*98cm
创作思路:作品采用绢本绘制,是以我们小时候经常玩的游戏为题材进行创作的一幅国画作品,画面呈现了四个小朋友在玩提线木偶的场景,意在表现儿童时代生活的多彩和无忧无虑,希望可以唤起观者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作品名称:《锣鼓喧天》
作品尺寸:150cm×210cm
作品类别:纸本设色 工笔人物
创作思路:《锣鼓喧天》是传统民俗——高跷为题材进行创作的一幅国画作品,画面呈现了过年人们在观看高跷表演的场景,意在表现节日热闹的气氛,希望可以通过作品把高跷这个非遗记录下来。
个人简介:
姓名:梁琳
方向:中国画
导师:李艺华副教授
04 蔡芝竖副教授工作室作品
作品名称:《湘西印象》系列一
作品类别:纸本
作品尺寸:180cm×96cm
创作思路:《湘西印象》系列一描绘的是湘西凤凰古城的美丽画面。江两边木质结构的吊脚楼静静地矗立着,伴随着氤氲的水汽,散步在城内的青石板街道上,好似真的进入了山水画面之中。
作品名称:《湘西印象》系列三
作品类别:纸本
作品尺寸:205cm×150cm
创作思路:在《湘西印象》系列三中,笔者以平视的视角,化立体为平面,着重刻画鳞次栉比的吊脚楼将其用相互交错的黑白色块描绘出来,意在用黑白两个最普通的色彩代表着湘西人民的质朴、纯净。
个人简介:
姓名:殷妍
方向:中国画
导师:蔡芝竖副教授
作品名称:《峥嵘岁月》
作品类别:中国画
作品尺寸:230cm*180cm
创作思路:血染征程志更坚,百年挺进忆红船,前行砥砺江山秀,傲立东方美梦圆。
作品名称:《丹青不渝》
作品类别:中国画
作品尺寸:220cm*130cm
创作思路:帝子潇湘去不还,空馀秋草洞庭间。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
个人简介:
姓名:张春浩
方向:中国画
导师:蔡芝竖副教授
05 张勤副教授工作室作品
作品名称:《秋色正清华》
作品类别:中国画
作品尺寸:210cm×165cm
作品介绍: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留心观察,师大秋景总是清雅美丽。通过对校园景物的感受,余欲以没骨法记写师大秋天之色彩。
作品名称:《万物竞芳菲》
作品类别:中国画
作品尺寸:240cm×200cm
作品介绍:藤花挂云木、绿影婆娑,洋金凌空舞、俊秀婀娜;彼泽之陂,有蒲与莲,处处菖蒲新,步步莲华生,翩翩花间舞,悠悠瑶池栖;奕奕文兰、扬扬其香,顾盼生姿、锦簇怒放;鹤蕉笑靥迎风、暗香疏影,牵牛紫气萦蔓、并倚花丛;黄金竹拂云猗猗,与石并肩;石斛花清香馥馥,倚伴玉泉。山石静静、水流潺潺,榕影婆娑、望树参天,枯藤如龙、交错蜿蜒;晨雾漫漫,丝竹绵绵,天地苍苍,万物竞芳菲。
个人简介:
姓名:关鹏飞
方向:中国画
导师:张勤副教授
作品名称:《晴曛耀目》
作品类别:中国画
作品尺寸:248cm*129cm
作品介绍:棕榈树在夏日热烈的阳光下生长旺盛,挺拔高耸,如同将士屹立在烈日下,代表着蓬勃向上的生命力,通过热烈的色彩来表现棕榈树的旺盛生命力,同时表达了我对生命的尊重与对灿烂生活的渴望。
作品名称:《晨光熹微》
作品类别:中国画
作品尺寸:248cm*129cm
作品介绍:春日阳光明媚,优美的紫藤花如瀑布从空中倾泻而下,姿态曼妙,在阳光照耀下生动又立体,灵动的喜鹊在阳光下栖息歌唱,带来无限喜悦。画面中的每一处光影流动都是生命的赞歌,通过精心构思的色彩搭配和光影处理,感受春天的到来,感受着生命的活力,诉说着春天的故事。
个人简介:
姓名:蒋萱蕙
方向:中国画
导师:张勤副教授